
年輕的你們,要認真拜讀御書!拯救民眾、為民眾帶來和平的,就只有青年。 但願你們在教學、信心與工作上傾注熱情與努力,成長為有為的青年!






我是地涌菩薩!「Identity」,這個字意經常被翻譯成「自我同質性」、「主體性」、「歸屬意識」、「自我風格」等,也就是當有人問到:「你是誰?」這個問題時,你的「回答」。但過度強調國家、民族歸屬意識的社會,往往容易出現危險的國家主義、民簇主義的傾向。因過度煽動差異,而陷入與鄰國或其他民簇紛爭的泥沼,這可說是二十世紀的教訓。戰爭中,對抗日本軍國主義而獄食牢中的牧口初代會長,主張每一個人都是扎根於所屬區域的「鄉土民」,同時也是隸屬國家的「國民」,而且是以世界為人生舞台的「世界市民」。將歸属意識擴及鄉土與世界,建立起不盲從國家之惡的精神磐石。戰後學會的前進,是由承繼師匠精神的戶田第二代會長,在獄中體悟到「我是地涌菩薩!」而開始的。池田SGI會長更將恩師的確信--經典中所說示的,為了人們幸福奉獻的地涌菩薩如此理想的人格精神,擴展到一百九十二個國家、地區。關於「你是誰?」這問題,擴大回答「我是地涌菩薩」的陣容,就是廣宣流布。如此普遍,主動的精神性,將成為和平建設的基磐。
會長:一九九九年二月亞洲會員代表到沖繩時,我曾對其中一家的父親說:「你女兒今年唸高三,將來會談戀愛和結緍,女孩出嫁時最捨不得的是父親,因為父親通常最疼愛女兒。母親會認為女兒到了適婚年齡,出嫁是沒辦法阻止的,但父親卻會因捨不得而躲在被子裹痛哭。」「《法華經》有說龍女成佛。龍是指父親,女是女兒,可見父女關係深厚。所以即使女兒談戀愛或嫁為人婦,但只要說一句:『我最喜歡爸爸。』就會讓父親高興得不得了,這就是令父親最高興的方法,也是最孝順的表現,一家也會因此而充滿幸福。齊藤:的確!看起來很簡單,卻是最根本的人學。」會長:日蓮大聖人曾經教導:「女人表面上是依隨事物,實際上卻領導事物。」這項人的智慧,也是佛法的心理學、人學。